乔丹体育2011年度中国篮球新闻奖颁奖典礼

2012-04-17 14:44:13 沃天文化集团0

2012年4月16日,中国篮球协会携手乔丹体育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乔丹体育2011年度中国篮球新闻奖颁奖典礼”。至此,历时3个多月的“乔丹体育2011年度中国篮球新闻奖”评选活动,也同时在京落下帷幕。最终,10篇文字作品、8篇摄影作品、5篇电视作品和2篇广播作品、共同分享了共计25个奖项。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篮协副主席、中国篮协新闻委员会主任蒋效愚,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篮球协会副主席信兰成,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中国篮球协会副主席刘晓农,国家体育总局政法司副司长、中国篮协新闻委员会副主任梁晓龙,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副司长温文,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国篮球协会副主席胡加时、李金生等领导出席了本次颁奖活动,并为获奖人员颁奖。颁奖典礼同时还邀请了北京金隅队主帅闵鹿蕾、中国男篮助理教练李楠、中国男篮队员王治郅、朱彦西、中国女篮队员苗立杰、陈楠等队员亲临现场。

“中国篮球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新闻媒体的广泛传播和广大媒体工作者的鼎力支持。一年来,新闻媒体在中国篮球的报道上有了新的特点与成绩:在赛事报道上更加全面和生动;在赛场风气上更加注重及时监督和引导;对“热点现象”分析上更加深刻和理性。这些无疑都对中国篮球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重要的推动作用。”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篮协副主席、中国篮协新闻委员会主任蒋效愚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中国篮球发展到今天,不仅饱含着几代篮球人拼搏的汗水,也得益于新闻和社会各界朋友的真诚倾注和鼎力支持。中国篮协十分重视媒体合作和服务工作,希望能够为记者们营造更好的工作条件,建立更和谐的合作机制。希望在中国篮球发展的道路上,我们能够进一步加强交流,相互信任、尊重,共同为篮球事业的发展努力。”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篮球协会副主席信兰成表示。

典礼采访环节中,闵指导以及中国男女篮队员都对媒体人的辛苦付出表示了感谢,并希望未来能够继续携手媒体共同谱写中国篮球的华美篇章。男女篮队员也表达了征战伦敦奥运的美好心愿,希望大家能够一同为奥运加油!为男女篮加油!队员们将会共同努力,以积极的状态叩响伦敦奥运的大门。

颁奖典礼上,中国篮协为乔丹体育股份有限公司赠送了牌匾,用以感谢乔丹体育对中国篮球事业的大力支持。乔丹体育多年以来关注中国篮球事业发展,希望与中国媒体伙伴一起,共同推动中国篮球事业不断前进。

获奖作品:

文字类:

1.中国体育报孙秋峰的作品《撬开伦敦奥运大门背后的那些事》作者从多方面入手,描述了中国篮球奔赴伦敦奥运之路上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深度剖析了中国篮球经历的艰辛,突出表达了篮球人积极努力的敬业精神。做品文笔流畅,内容丰富,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

2.都市消费晨报黄兴作品《CBA步入战国时代》作者以敏锐的洞察力,专业的角度,对CBA部分球队一一进行分析与点评,从教练到队员,从战术到技术,跃然纸上,直观地告诉我们:如今的CBA没有最强,只有更强。

3.城市晚报韩玉红作品《13年魔鬼主场迎来“终场哨”》追忆往昔,是骄傲、是辉煌。难忘瞬间是激情、是豪迈。作者通过对即将退出历史舞台旧体育馆的述说,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对篮球的浓浓情意。

4.济南时报李夫杰作品《大爱马布里》文章不长,结构紧凑,文笔流畅点出主题。一个外援来到CBA得到了广大球迷支持与肯定,他用实际行动支持中国篮球,热爱这里的一切。他的真实,他的爱心感染着每一位球迷。

5.新浪伏明作品《谁有勇气创造中国篮球 历史5000万投入帝国基石》从篮球学校到CBA联赛,又由CBA联赛展望未来,作者通过对东莞篮球学校的细致描述,将中国篮球人支持中国篮球事业的勇气和决心展现的淋漓尽致。文章渗透着作者对篮球人才培养的信心,怀揣着中国篮球人对未来的希冀和展望。

6.滨海时报作品李雯《张福德:半个世纪的篮球梦》文章承载着太多的汗水却又饱含幸福。作者用纪实的手法将人物的故事娓娓道来,正是有无数这样的篮球人的不懈努力,中国篮球才有几天的发展和明天的飞跃。

7.上海日报倪寅斌的英文作品《Welcome home, Yao!》整片文章极具感染力,一句“我离开了球场,但未离开篮球”抓住了人们的心。是的,热爱篮球的人,不论身在何处,都会为他所热爱的事业奋斗一生;

8.京华时报潘天舒作品《明谢》阅读报道如同亲临一场篮球比赛的现场,所不同的是,这是一场一个人的比赛,真实地记录、简练的语言,图文并茂将读者牢牢的吸引。时而动容,时而感悟。文章将我们带入姚巨人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将所有人美好的祝愿通过笔尖传递给姚明。

9.篮球先锋报李阳作品《必须拔苗助长》不同一般的标题立刻吸引住人们的目光,随着文章的渐渐深入,我们揪着的心慢慢放下来。看到女篮新人正式成为球队的骨干,我们倍感欣慰,未来的路上,我们还会并肩而行。

10.北京晚报孔宁的作品《不平凡的轮椅姑娘 记北京女子轮椅篮球队》是历年新闻奖评选中首次描写残疾人篮球队的新闻报道,文章如同一部激励人心的励志电影。一群不平凡的人,他们没有健全的身体,不能随意的行走,但是他们从未停下努力的脚步,他们抱着美好的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走上一段不平凡的旅程,让我们随同轮椅上的姑娘走入一段美妙之旅。

摄影类:

1.新华社孟永民多次获得该奖项,他的作品《争抢》清晰且生动的将赛场上的激烈的争抢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赢得了评审团的一致好评;

2.新华社王迎作品《激情》作者将瞬间定格为永恒,让我们身临其境,共享这份激情。

3.新华社卢汉欣作品《拼抢》将男篮队员的奋力拼抢刻画入微,轮廓清晰、表情抓拍到位。

4.新华社刘大伟作品《突》,主人公犹如飞龙腾起,突破重围,爆发在赛场之上。

5.搜狐李志岩作品《马布里上篮》作者未用过多的色彩渲染作品,只用黑白两色凝固队员上篮时的瞬间,尽显势如破竹的气势。

6.Osports全体育图片社刘颖作品《马政委的地铁之旅》与球场的激烈形成鲜明地对照,作者用人物亲切的微笑,轻松的氛围,和谐的画面拉近了篮球和人们的距离。

7.Osports全体育图片社吕虓作品《飞越地平线》不难看出,背后所有人的欢呼都超越不了主帅瞬间的跃起,这一跳是喜悦、兴奋的最好诠释。作品将欢呼的人群和跃起的主帅完美的融合,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颇具感染力的画面。

8.上海航空杂志洪南丽的作品《小小粉丝爱大郅》上演着感人的故事,小小的球迷和高大的王治郅形成鲜明地对比,场面倍感温馨。

电视类:

1.CCTV体育中心选送的《约旦—中国比赛及颁奖》作品完整的记录了比赛和颁奖典礼的整个过程,同时也记录下了男篮队员们在场上的拼搏身姿,冠军的得来不易。不用太多的语言描述,记录就已经很精彩。央视篮球公园选送的《久违,冠军!》是媒体人陪伴中国篮球并肩成长的最好见证;

2.中央电视台选送的《易建联中职篮首场》易建联回归中职篮的第一场比赛,记者实地采访,替观众问出了想问的问题,作品结构紧凑,内容充实。

3.中央电视台篮球公园选送的《久违,冠军!》作品采用跟踪报道的手法将中国男篮冲击冠军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作品极富感染力,值得回味。

4.青海广播电视台选送的《走出雪域高原的篮球队》作品深入到基层,从在群众中开展的篮球比赛入手进行采访报道。主题围绕篮球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见必不可少的体育活动展开,从另一个角度来记录人民群众对篮球运动的热爱。

5.上海电视台五星体育选送的《卢湾少体校的一堂训练课》从课业压力繁重的学生没有时间碰触自己喜爱的篮球运动,折射出“中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用纪实性的叙述手法呈现给大众,发人深思。

广播类:

1.广播类的获奖作者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王琦蝉联此奖项,由他制作的 《美职篮明星马布里在北京的幸福生活》带人们走入马布里的生活,同马布里一起感受生活中的爱,让人们听到了幸福,听到了希望。

2.上海电台刘雅东制作的《姚明退役系列报道》将姚明的出生、成长、走进篮球世界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姚明的每一次进步都被人们亲眼见证,作品朴实却印象深刻。

Top